第二百四十章:再次前往斯德哥尔摩-《大国院士》
第(1/3)页
将桌上的稿纸收拾了一下后,徐川伸了个懒腰,看向了一旁的挂历。
上面时间日期已至十二月一号。
再有九天的时间,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就将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办,他也该出发了。
事实上,昨天郑海就已经跟他说过这件事了。
上次去京城,他和科技信息部的秦安国商议过了,这次他前往瑞典领奖,不乘坐飞机,而是通过bj-科斯莫的火车过去。
通过火车抵达科斯莫后,再转到塔林,然后轮渡‘波罗的海’到斯德哥尔摩,整趟行程,需要的时间高达八天。
相对比坐飞机过去来说,耗费的时间翻了数倍,但安全性方面,却提升了无数倍。
.......
“领一个奖,花费一周的时间在旅途上,大概也就我一个了吧。”
坐在火车上,徐川盯着窗外的风景幽幽的想着。
其他人基本都是坐飞机过去的,只有他,大抵是坐火车转轮船的,如果不是上辈子的经历,他大抵同样会选择乘坐飞机过去。
不过相对而言,耗费些时间换来自己的安全这是值得的。
一位二十一岁的诺贝尔奖与菲尔兹奖双奖得主,如果不是这枚诺奖奖牌对他,对华国都相当重要,恐怕都不会安排他出国。
如果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不在瑞典,在米国,他也不可能出来领奖。
而这次领奖过后,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他基本就不会再出国了。
如果说理论方面的成果还不足以让米国过于重视,那么明年的应用成果,无论核废料的重新利用,还是人工sei薄膜解决锂枝晶,都足以在核能与电能领域掀起惊天骇浪。
理论和应用,是完全两个不同的领域。
应用可是能实打实的推动一个国家的发展的。
特别是能迅速将理论成果转变成应用成果的科学家,对于科技的发展来说,重要无比。
当今的科学界,其实并不缺顶尖的理论学者,也不缺那些前沿理论。
甚至可以说,如今的科学界,很多都还在研究一百年前的理论,比如爱因斯坦留下来的成果,比如格罗滕迪克留下的手稿,至今都没有被钻研透彻的。
但能将理论转变成应用的学者,无论放到哪里,都是稀世珍宝。
而且能源向来都是全球最敏感的领域。
米国为了石油,能在全世界发动战争,如果核废料的污染问题被解决的,且能得到重复利用的话,石油的重要性毫无疑问会降低很大一截。
而建立在石油-米元体系上的米国,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破坏这套体系。
等到这项成果出来,到时候有的是腥风血雨。
......
伴随着叮叮当当的声音,徐川在k3列车上已经渡过了五天的时间。
从京城出发,横越北蒙,再到沙俄。
不得不说,这一趟路程,沿途的风景美得让人陶醉。
哪怕现在并非最佳的旅游旺季,也依旧美不胜收。
一望无际的草原被茫茫大雪覆盖,入目皆白,千里冰封;翡翠碧蓝的贝加尔湖,湖面上纵横的冰裂,俯身看去,宛如近在眉睫的星河。
不同的海拔和气候地带,风景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绿色、黄色、红色、白色等应有尽有,就如一幅幅油画一般。
】
这是一趟能洗涤心灵的旅途,哪怕是一开始没多想观赏风景的他,最终也沉迷在其中。
穿过波罗的海,在十二月九日中午时分,徐川总算是抵达了斯德哥尔摩。
......
斯德哥尔摩港口,在港口工作人员的接待下,徐川见到了前来迎接他的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斯塔凡·诺马克教授。
“欢迎您的到来,徐教授。”
这位穿着正装,充满着贵族气息的老人迎接了上来,先是和他拥抱了一下后,然后热情握住了他的双手。
徐川笑了笑,道:“好久不见,斯塔凡教授。”
斯塔凡·诺马克上下打量了一下徐川,而后笑道:“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你看起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