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也是赵守时不想参与进去的原因,这样就算以后两家真的出现腌臜,那自家也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直接点出,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不管是和好如初、各退一步的重新磨合亦或者就是要分道扬镳,总好过视若仇寇。 为了避免以后发生让人不高兴的事情,赵守时还把丑话说在前头,当着舅舅跟叔叔的面,直接说明要把一些容易引起纠纷的因素提前敲定在合约上。 而且这份合约不能是两家一碰随便拿出来,或者网上随便下载一份。 而是要由专业律师根据两家的情况,因地制宜的签署。 不用为难,清雨传媒的法律顾问就是国内顶尖律师,处理这种小事,绝对是信手拈来。 其实,对于赵守时最好的办法是不管不顾,但这同时也是最不好的办法。 自家条件上去了,就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方面帮衬一下亲近的人。 要不怎么说是【家人】。 赵守时没有隐瞒裴幼清,把自己知晓的讯息以及顾虑全都跟她说了。 裴幼清还说了今天晚上的烟花大赏让她很高兴,是她有史以来见过最好看的烟花。 而且没有之一。 她这般欢喜的原因就是在这种自己动手的劳动当中,可以体验下错过的那些赵守时的童年过往。 赵守时也说了很多,大多是裴幼清最感兴趣的自己的童年趣事。 例如爬树掏鸟,下水捉鱼,重点描述他们曾经在田野里网住一只红颈彩羽,硕长尾翼鸡的野鸡。 农村孩子别的优点且不说,胆子是真的大。 尤其是那个年纪的男生最喜欢的就是武侠小说,人人憧憬书本中行侠仗义、主持公道的大侠。 几乎可以把大侠做过的壮举倒背如流,例如艰苦条件下,凭借雄厚内力捻叶成阵捕获野鸡野兔。 然后就地取材坐上一只美味的叫花鸡、叫花兔犒劳自己。 于是,憧憬且希望成为大侠的大家决定从大侠标配【叫花鸡】开始。 并不知道具体步骤的他们根据以往在村里见识到的大人杀鸡,以及书本上简单提及过的环节,开始尝试炮制。 烧水的烧水,拔毛的拔毛,挖土的挖土,和泥的和泥,捡柴的捡柴。 找不到锡纸,也找不到荷叶的大家灵机一动,和面用面饼把鸡包裹起来,最外面再用黄泥包裹。 虽然各种麻烦,各种折腾,可最后这道并不那么正宗,甚至火候也不是那么够的叫花鸡还是出炉。 大家身上都不带件好衣服,脸上也是各种烟灰,回家必然要挨收拾,但不影响大家吃的津津有味,甚至连包裹在外面的面皮也没有放过。 要知道,在家里吃饭,掉在桌上的食物都没人捡,或者捡起扔进垃圾桶, 可当时那种表皮带着些许泥巴的面片,大家还要抢。 许多年后再回首,都得承认当时的大家是真的傻,为了一只所谓的【叫花鸡】真的是费尽心思。 但大家又不得不承认,即便过去十几年,大家吃过诸多闪着的女孩为,依旧觉得那年那月那天那只叫花鸡,才是最美味的食物。 即便当时除了盐没有任何其他的调味品,即便当时烤的火候并不那么够,甚至还带着些许的血丝。 即便大家回家可能挨过家长的骂,甚至可能挨过打。 赵守时不是编故事,他是在描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当年的情形历历在目,赵守时只要如实说出,就足以让人身临其境一般。 神动色飞的赵守时脸上洋溢着真挚的笑容,以及一丝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志得意满。 裴幼清在那听得也是酣畅淋漓,心中莫名的滋生一种向往,如果当时自己也能参与其中,应该会觉得很有意思吧。 起码不会比今天的烟花带来的愉悦感要差上多少。 只不过赵守时也说过,现在的农村变化也很大,田野里的野鸡兔子也有,但比之前少太多太多。 好可惜,好希望能够体验一次这种快乐。 最好是能把赵守时童年经历过的,而自己又从未体验过的趣事全都感受一遍,才算是不虚此行。 ··· 隔壁,裴韵书与姜莱同样躺在床上说话。 主要是裴韵书在说,说的也是姜莱最感兴趣的来京之后的经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