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四章 巴达维亚的决断-《新顺1730》


    第(3/3)页

    以及,万隆地区的起义,围剿了两次,损兵折将。那些义军有火枪火炮,也算是可以理解,英国人给的嘛。

    然而,第二次围剿的时候,这些义军连埋伏都没打,而是直接摆开了阵势会战,敲着战鼓、列阵阵线,在近距离一波齐射,直接打崩了公司的军队。

    有枪有炮,都不可怕。

    锡兰岛上的僧伽罗人,也有枪炮,照样不堪一击;南洋酋长们,手里的火枪也不少,可照样被荷兰人轻而易举击溃。

    可能列阵野战,这就非常可怕了。

    第二次围剿失败之后,瓦尔克尼尔趁机先把责任都推给了驻军军头的无能,因为驻军的军头一直都想当总督,和瓦尔克尼尔是竞争关系,还时不时写信向董事会告状。

    然后便在1743年,和万隆地区的义军,签订了一份条约,承认这些义军对周边的控制。

    暗地里,是想要调兵遣将,准备再来一波围剿。那里,离着巴达维亚太近了,而且若是不能扑灭,恐怕很快爪哇地区的酋长们就要联合他们反叛了。

    这波缓兵之计,瓦尔克尼尔觉得用的不错。

    可是,不曾想,主动撕毁条约的,不是他们的公司,而是那些华人起义军。

    野战已经足够让巴达维亚的上层震惊的了,现在居然直接攻棱堡了,而且还是非常标准的攻棱堡战术,七天时间就让守军崩溃投降。

    对此,瓦尔克尼尔面对着巴达维亚的高层,神色极为慎重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先生们,现在不是骂那些无耻的英国人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夺回井里汶,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回。”

    “我们已经证明了,我们可能无法控制山区。”

    “但是,如果连沿海城市,我们都无法控制的话,那将是公司在东南亚统治崩溃的开端。这是多米诺骨牌,会引发一连串的反应。”

    “公司至少要证明,在沿海地区,我们仍旧拥有绝对性的统治力量。”

    “幸好,经过移民事件,巴达维亚的治安情况得到了好转。大量的乌衫党成员都被送去了锡兰,城中的华人都是缴纳人头税的良民,他们孱弱而胆小,担心自己的瓶瓶罐罐和家产,不敢做出任何坏的举动。”

    “我们可以留下少部分兵力防守巴达维亚,调集勿加泗、三宝垄、马都拉的军队和舰队,征召船只,让这些人认识到公司的武力,仍旧不是他们可以在沿海地区挑战的。”

    瓦尔克尼尔的想法还是正确的,荷兰人对火山地区的围剿失败,虽然动摇了一些公司的统治威信。

    但是,各个土邦酋长小国们,还是需要做生意的。荷兰人固然攻不进山区,但反过来,荷兰人对山区的兴趣也不大,并没有把手伸到山区。

    可是,如果沿海地区都守不住,那问题可就大了。

    那些小国对沿海地区的城市,可是垂涎已久。一旦夺取了沿海城市,又为何非要与荷兰人做生意?用更高的价格卖给葡萄牙人、英国人、甚至法国人,不好吗?

    这一次井里汶被攻陷的消息,是瞒不住的。可以说,整个爪哇岛上的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荷兰人的动作,都想知道荷兰人是不是连沿海地区都守不住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