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八章 大事成矣(九)-《新顺1730》


    第(1/3)页

    刘钰敢这么对待荷兰,还有一个重要的时代因素,可以确保荷兰在他的掌控之内,而不至于失控。

    那就是,启蒙运动才刚开始、93年的雷霆万钧还未落下。

    荷兰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路不是自己蹦出来的,而是需要一群思想家先构建出来。能不能实践先不提,最起码得有个往哪边走的方向。便是儒家,也一样构建过三代之治。

    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基础,才有思想构建的基础。现在荷兰的物质基础是有的,缺的是上层建筑的图纸。

    既现在没有这样的图纸,那么荷兰的百姓,只能在两坨屎之间,选一坨。并没有“两坨都是屎,为什么非要在两坨中选一个呢”的可能。

    因而不会出现一个“巴达维亚共和国”。

    只要不出现“巴达维亚共和国”这第三条道路,那么法国就是可以容忍的。

    摄政派上台虽然也叫共和,可绝对不是能逼出来反法同盟的那种共和。

    此共和,非彼共和。

    既然只能选两坨屎,民众的内部的诉求,认命呗,还能咋办。

    这件事,说到底,还是因为大顺在欧洲的影响力和实力都不足,只能借鸡生蛋。

    没有法国点头,这件事是做不成的。

    别看大顺在东南亚耀武扬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肃清了占据东南亚百余年的荷兰,可真要是来欧洲开门自由贸易,那还差得远。

    大顺头顶上没有什么闭关锁国的帽子,可也并没有什么卵用,一厢情愿的自由贸易并不存在。

    实力又不足以远征四万里,是以中法同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下去。

    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顺在欧洲的一切举措,至少在面上,都必须要先保证法国的利益,以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盟友。

    包括刘钰计划中的印度地区“上党归赵”计划,也是以此为基础的。可巧取,而不可豪夺。

    所幸,至少刘钰实际上执掌对欧政策的这段时间,不管真实目的是啥,确实帮了法国不少忙。

    现在这事儿,一方面齐国公希望路易十五以国王的角度来考虑。

    另一方面,也是确确实实对法国非常有利。

    如果只是退出奥属尼德兰,法国面上确实不好看,而且确实等于白玩,打了数年仗唯一的成果就是欠了一屁股债。

    如果真能促成荷兰政变,荷兰中立。

    那如蓬帕杜女侯爵所言,这场战争,不考虑法兰西共同体的利益,只考虑国王的尊严面子,也是有利的。

    中国固然以某种形式参加了,盟主终究是法国。

    会盟诸侯、签订合约,法国才是一方盟主。

    大顺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的出力程度,以后世一战为例,肯定比只出华工的中国强,比不上出兵参与欧战的美国。

    大顺取得的战果,荣耀自归盟主一份儿。

    以出力程度而言,若以后世一战为例,大顺在奥王继承战争之后的作用,高于出华工的北洋,但肯定是不如直接参战的美国。以一战美国的出力程度,尚且说话没人听,如今大顺自是做不到执牛耳的位子。

    不过固然需要法国点头,实际上只要把这个计划和法国说了,法国也不好拒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