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七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三)-《新顺1730》


    第(2/3)页

    改变世界,要靠荷兰的百姓。

    本身趁着海牙惨案,是个改变世界的机会,以后怎么办,先上去再说,结果被他们自己弄成了解释世界的辩经。

    而辩经又辩的一让荷兰百姓看不太懂、而又搔不到荷兰百姓内心的点,看上去说的颇有道理,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

    在这篇经典的辩经文出来后,大量的辩经文开始出现,正反双方都开始针锋相对地辩经。

    海牙死的那些人,上不得辩经的台面,在舆论场中渐渐被人淡忘。

    但是,一些新的小册子,此时却悄悄在广大的市民阶层中流传开来,用的也是百姓看得懂、且喜闻乐见的一些东西。

    下三路。

    逐渐的,这些专业辩经的社论,不再是最开始时候的场景。

    最开始,没辩经的时候,以煽动情绪、喊口号为主的阶段,每一次这些匿名的社论一出,立刻被广为传播。一些人看完了之后,送给别人看;一些人看完了之后,给别人讲。

    不辩经的时候,说的都是人话,大部分人都能听得懂,确实感同身受。

    而开始辩经,一般人是既看不太懂,也不是只剩口号,更多的是枯燥的逻辑和让人昏昏欲睡的证明,传播力顿降。

    这些共和派中的分权派,把自己的定位定错了:到底是想当象牙塔里解释世界的哲学家?还是想在荷兰乱局中实现理想的政治家?

    政治家,尤其是街头的政治家,当然可以同时是哲学家。

    但一个明智的、有手段的街头政治家,绝对不会在街头煽动的时候,讲长篇的哲学,而是会敏锐地把握民众的情绪并施加以引导;更不会面对他们所期待的受众,明知道文化水平有限,还搬出厚厚的拉丁文经院辩论专用词汇。

    即便,他如果不在街头的时候,可以长篇累牍地写出一整套逻辑缜密的著作。非不能也,不该为也。

    就在社论的方向,从论事变成论理的时候,民间流传的小报,渐渐引导了市民的主流舆论。

    有刘钰之前打下的“英国老婆”的下三路的基础,而拿到了海牙惨案煽情般资料的人又故意弃用这个煽情的版本。

    很快,一个仅仅存在于民间的、不真实的、但人设完整的海牙宫廷的夫妻模样,就成为了大量民众相信的事实。

    事实上,英国长公主并不会以床笫之事威胁威廉四世就范。

    但是,一来,这种事,没法证明。不可能把宫廷和卧室打开,叫民众来参观,从天亮看到天黑,证明真的不是这样的。

    二来,这种事没法解释。

    一旦大部分人都接受了这个小道消息后,越是出来解释,就越被人怀疑是在掩饰。

    三来,这种事没办法写书反驳。

    历史上满清有个人倒是写过一本书,详尽反驳。但不公开反驳还好,一公开反驳,全天下都认定他就是篡位上去的。

    也事实上,威廉四世并没有间歇性精神病;更事实上,威廉四世并没有被老婆整天英国英国的逼疯,以至于一听英国就犯病;再事实上,英国的长公主的确是有点瞧不起荷兰,但绝对没有诸如“荷兰竟也有此物,吾以为只有英格兰方有”之类的话。

    事实如此,可是架不住几年前刘钰在阿姆斯特丹的时候就开始黑,开始传播谣言。

    联荷反英的基调,早已经定下。

    之前流传甚广的黄色的小报,里面编造的荷兰笑话,有三分之一都是讽刺威廉他老婆的。

    笑话之外,那些姿势复杂的喜闻乐见,也有半数是以英国长公主为女主角的。

    这个调子从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在荷兰流传的,有真有假,混在一起,假的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经过威廉四世上台之后的人民梦想破灭,渐渐就全成真的了。

    现在这一套下三滥的调调,和当初的如出一辙,传承有序。有之前打下的基础,传播起来便极快。

    当然,这里面肯定还有悲情的洗白。

    比如威廉四世早就主动和长公主提出,希望英国那边放开一些对荷兰的经济压制,而长公主怒喝道:若无我爹,荷兰早已亡于法国了。尔等荷兰人竟不感恩。

    威廉四世反问道:若无我叔祖为英王,英格兰焉有今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