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八章 好事-《新顺1730》


    第(2/3)页

    这六七十七个人,都是这些年出了名的豪商,也算是商人中最顶尖的那一拨了。

    商人是否顶尖,有个非常简单的评价标准:身家。

    这些名字一点完,剩下没点到名字的,难免怅然,心道自己终究还是不够格。用兴国公之前常说的话,这便叫“开小会还不够格,会越小,事越大”。

    但这种事,也没得别样情绪。身家不够,就是不够。

    也有些心态豁达的,心道虽没开小会的资格,但比起这接风宴都没资格参加的,不还是强吗?

    那些被点到名字的,一个个心里窃喜,只觉得这是被兴国公认证的“豪商”。

    若是被朝廷认证,可能会害怕,觉得这是被认证的大肥猪。

    兴国公这十余年的信誉名声在这摆着,与朝廷认证的担忧还是不同的。

    这些商人也和刘钰打了不少年的交道了,知道刘钰的一些奇怪心态,也知道刘钰要做事的时候不喜欢磨蹭。

    应声之后,赶忙上了各自的马车。这些马车在商人眼里不豪华,但知道刘钰喜好的风格比较“古怪”,所以故意搞得好像非常机械感一般。

    至于坐轿子的,一个没有。

    纯粹的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因为在场的人都知道,如今的南洋都护,以前是刘钰的奴仆伴当,但刘钰却让他做人。

    由此一事,自有人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与西洋无关,自古坐轿子就被一些正统士大夫视为陋习。

    王荆公就说过,“自古王公虽不道,未尝敢以人代畜也”。坐轿子在传统文化里,本就是把人当畜生的无道之举。

    既有了如今从奴仆到都护的故事传闻,专门分析如何“上有所好、下必效焉”的人,当然不肯坐轿子。

    至少不会当着刘钰的面坐轿子,没事找事。

    大顺特殊的对外贸易环境,使得这些猴精的商人都明白:对外贸易还要靠朝廷做后盾,让兴国公看着不爽了,发财的机会就没了。

    既是兴国公不喜欢人坐轿子、又有颇为古怪的审美观,自然是假装一下,也不费劲。

    不但是轿子,有些人还故意买来旧式的提水蒸汽机,不伦不类地放在精美的江南园林里。

    平时用东西盖住以免影响美观、刘钰或去的时候就可劲儿烧煤冒烟,甚至无聊地用来提水。

    旧式的提水蒸汽机,除了那几个大船坞外,最多的地方就是松江府——但意义,和门口的石狮子、园子里的假山一样,摆件。

    刘钰也不是不知,明知道这就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但他也乐的如此。哪怕假装呢,也比不假装也强。

    这样一群投其所好的豪商各自上了马车,很快便到了宴会旁边的一座砖石结构的建筑里。

    等人都到齐了,刘钰直截了当。

    “西洋贸易公司的事,已经成了。你们先别忙着高兴,不是说还有不好的消息,而是一会儿接风宴上再高兴。”

    “还有个事,要和你们说说。在我看来吧,也是好事。我听听你们的意思。”

    等这些商人忍住了兴奋后,便将漕米的事,简单的说了说。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事情也就是这么个事情。我读书不多,但也知道,王荆公当年搞青苗法,就是因为面向小农。哪怕现在,疑惑将来,这种小额的贷款,也很难做,而且动辄还不起,又难监管。”

    “是以,这种事,和贸易公司不一样。”

    “贸易公司,那是十两不嫌少、百万不嫌多。”

    “可漕米种植园这种事,最好还是找有实力的承包。出了事,也好管;不出事,也好监管。”

    “六万两、五万石米一股。没有小额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