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当然,这只是印度方向。 而在中国方向……只能说,刨除掉鸦片,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盈利模式一直没变,买中国货,去欧洲换银子,再把银子拉到中国,再买更多的中国货,再回欧洲卖更多的白银。 现在的大顺,不是那个被动的、只能被人刺激一下反应一下的草履虫式的天朝。 而是一个试图掌握贸易主动权的天朝,故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中国方向的贸易,捏在刘钰手里。让你赚钱,你就能赚;不让你赚,你就不能赚。 而看印度,1770年代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盈利模式的转变,一方面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启。 另一方面,原本也是小农经济的印度,在那一年,瞬间崩了。 为啥小农经济和原本发达的手工业这么容易就被冲开了? 倒也简单,可偏偏大顺学不了——来场孟加拉的大饥荒,饿死个两千多万人,直接把小农经济崩掉,达卡的纺织工饿死了六分之五。 这边小农经济1769年被天灾搞崩了,那边1769年英国发明了水力纺织机、骡机,珍妮机刚开始推广、飞梭已经普及。 恰有天时。 时也? 天命也? 大顺不能学的原因,倒不是说皇帝心肠好,而是大顺要出这样的、能把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直接搞崩的情况,大顺的百姓岂肯做安安饿殍? 肯定是吃他娘、喝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 他没记着当年孟加拉爆发了大规模起义,但他知道这要是发生在大顺,肯定大起义。 所以刘钰必须要在60年之前,也就是十几年之内拿下印度。 所谓君子远庖厨,孟加拉的灾难,可不是他呼风唤雨搞出来的干旱。 正愁大顺的新兴阶层可能会招致小农破产造成大起义呢,这不是天赐之时?一个绝佳的市场,一个绝佳的转移工业化带来的本国小农破产的机会。 工业革命,总要伴随小农经济瓦解造成巨大灾难,不是大顺的,就是印度的。 他当然会很善良仁义地不学英国人那么凶残,适当的救济还是要救济的,不可能像英国人那样在2500万受灾人口中发放了27000两白银的救济,折合每个人发了个铜板;但适当的救济,也不妨碍小农经济的瞬间崩溃。 但在此之前,他又必须要打通欧洲贸易,确保在70年代之前,大顺的新兴阶层不断发展,积累足够的技术、资本和工人,以至于那一天到来瞬间就能爆出产能。 不可能到那一天来临的时候,没有之前的积累,就无中生有地迸出来这些产能和工业力量。这需要前面打好基础。 这是环环相扣的,错一步,都走不出天朝的怪圈。 到了印度这一步,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现在的盈利组成,刘钰设下的这个圈套,也就让英国人和法国人不得不钻了。 英国东印度公司肯定明白一件事,公司现在50%的利润,在于刘钰的一句话。 所以,刘钰要做的,只是施压、恐吓、然后使点手段,让英国东印度公司不得不考虑改变利润构成。 他身上有前科。 有面上与荷兰仍旧笑嘻嘻、接着背后就猛插一刀下南洋的前科。 故而,刘钰在施压、恐吓之后,只需要大度地允许英国东印度公司继续在华贸易,就能让英国东印度公司心神不宁。 会怀疑,刘钰是不是有准备使坏水,使得英国东印度公司继续扩大对华贸易,使得英国东印度公司更加依附对华贸易,从而将来切一刀,像对付荷兰东印度公司那样,让英国东印度公司因为资金链破裂瞬间破产。 法扎克莱拜谒刘钰,刘钰只是笼统地臭骂了一顿,并没有提一句诸如要“断绝贸易”之类的、非常明确的话。 这反而比他直接那“断绝贸易”来恐吓,更吓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