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七章 割袍(上)-《新顺1730》
第(3/3)页
甚至在公开场合,说了一些“骇人听闻”的话:古之害道,出于儒之外;今之害道,出于儒之中。颜氏起于燕、赵、当四海倡和翕然同气之日,乃能折衷至当,而有以斥其非,盖五百年间一人而已。故尝谓:为颜氏其势难于孟子,其功倍于孟子。
这里面的典故,说的是孟子的地位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当时孟子面临的情况很难啊。面临着如墨翟、杨朱这样的大手子的弟子围攻,怼的天下之学,不出于墨、便归于杨,儒学已非当世之显学。
而过去的天下大害,是不用儒学;现在的天下大害,是有些人打着儒学的旗号搞私货。
是以,颜习斋面临的环境,比孟子还难啊,异教总比异端好对付。
是以,颜习斋的功劳,几倍于孟子啊。
这话,就说的有点……有点骇人听闻了。这在此时,简直狂人狂语,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和亚圣比肩。
从见到颜李之学后,程廷祚去彻底放弃了之前的学问,开始研读颜元、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书,并且开始实践自己的实学之旅。
将颜李之学在江南立住了脚跟,并且还弥补了颜李之学的一个重要问题——颜李之学,是“明鬼”的,加上颜李之学的一些注重实学的思想,配上这个“明鬼”,直接被人抓住了最大的弱点:这是墨,不是儒。这不是异端,这是异教。
他补足了颜李之学的世界观宇宙观,时日一久,已然是江南颜李学派的扛鼎之人。但实际上,他自己崇尚一套“广其爱,非独爱其亲”的理论,但他坚决不管这个叫兼爱,而是叫泛爱。
吴敬梓对宋明理学也是批判的,应该说,二十年前的那件事,并没有让两人走到今天这种分歧的路上,应该还是同路人。
这件事之外,程廷祚在大顺最有名望的一件事,源于他写的一首诗。
一首在刘钰还没有抓到白令、建设海军之前写的一首诗。
其诗名为《忧西夷篇》
残忍如火器,讨论穷无隙。
逢迎出绪余,中国已无敌。
沉思非偶然,深藏似守默。
此岂为人用,来意良叵测。
侧闻托懋迁,绝远到商舶。
包藏实祸心,累累见蚕食。
何年袭吕宋,剪灭为属国。
治以西洋法,夜作昼则息。
生女先收纳,后许人间适。
……晾非慕圣贤,礼乐求矜式。皇矣临上帝,鉴观正有赫。
某种程度上来讲,这里面肯定是故意抹黑的成分,最起码那句“夜作昼则息”就肯定是故意黑的。不过后面那句“生女先收纳,后许人间适”,亦可以理解为将“除夜权税”概念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总之,诗里面加上前面的序,就说从利玛窦来华开始,这些传教士一个个都身怀绝技,整天逢迎说中国无敌,仔细想想这里面恐怕不是偶然,而是深藏祸心啊。
你看那吕宋,不知道啥时候被人攻破了。只怕这些传教士,是蚕食中国的急先锋,不可不防啊。他会不会先传教,然后用教徒带路来征服?像吕宋一样。
这些士大夫还傻呵呵的以为人家真是慕圣贤、求礼教来了。
只怕中国将来有吕宋那样的命运啊。不要被人骗了。要警惕。
程廷祚写这首诗的时候,大顺的海军还没影呢。
当然,如果继续正常发展下去,估计程廷祚会逐渐“极端排外”化。这既是时代的局限性,也有另一层特殊的缘故,那就是在刘钰出现之前,实学垄断在天主教传教士手里。
要反天主教,士大夫就很容易将他们手里掌握的数学什么的一并反了。
但是。
大顺没有正常发展下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