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八章 最后的盐改配套政策-《新顺1730》


    第(2/3)页

    当然,实际上这一次计划要圈的地,看上去将来的经营方向挺多,但实际上都是理论上的。真正有意义的选择,也就是种棉花。

    种甜菜榨糖,能被台湾南洋的甘蔗,打的妈都不认识。

    种油菜榨油,能被南洋引入的油棕,打的爹都不认识。

    唯独棉花,是有意义的。

    而棉花有意义的前提,又是欧洲非洲美洲市场的开拓。

    如此才能形成:投资垦殖、赚了钱、继续投资垦殖的正循环。

    而这,又和松江府这边的海外贸易息息相关。

    为此,在刘钰离开松江府过江去苏北主持引蛇出洞计划之前,刘钰还特意抽出时间会见了一下荷兰的j.j.vout&sons走私集团派来的技术代表。

    技术代表向刘钰展示了一下他们计划中专门向英国和北美走私的英国棉布的模范样品。

    刘钰抖了抖这几匹英国的棉布,抻了抻布料,拿出火柴点燃之后,一股浓浓的仿佛烧头发的蛋白质的臭味。

    荷兰走私集团的技术代表看到刘钰娴熟的动作,笑道:“公爵大人,如您所见,英国此时并没有纯棉布。他们新实行的《曼彻斯特法案》也只是规定,允许混纺棉纺织品,并未解除棉布禁令。本国的棉布依旧征收每码3便士的棉布奢侈税。”

    “他们的棉布,由羊毛、亚麻和棉花混纺而成。实际上,他们的纺纱能力很差,如果不以羊毛和亚麻来掺入其中,无法保证棉布的结实,因此他们无法和贵国以及印度的纯棉布竞争。”

    “贵国的工匠水准,是地球人都知道的,贵国的工匠可以完成任何我们要求的图样——只要他们不要将图样上的‘rood’原样绣上字母、而是染成红色即可。”

    刘钰笑了笑,心想这算是东西方交往一来,第一个可以做段子的笑话了,日后这样的笑话会越来越多的。

    看着荷兰走私贩子的期待眼神,刘钰心想,这可真他妈的是天赐良机。

    苏北垦田,要种棉花,但苏北的特殊土质和之前的盐碱条件,都使得苏北必须垦殖必须采取一亩种棉、二亩种草覆盖棉田防反盐、三亩苜蓿养地的方式。

    这种情况下,苏北的垦殖业可就更加有利可图了。

    原本只是养地的苜蓿,可以用来养羊、剪毛、纺织毛纱。

    苏北的巨大垦区,就可以全部都有利可图。否则,盈利率可不是那么高。

    有利可图,再扣除公积金之后的分红才能更让人趋之若鹜。才有更多的红利投入,用于修水利、改良土壤、修海堤。

    这要是走锭精纺机的时代,可以纯棉了,那苏北的垦田收益反而大为下降。

    这破布,对大顺民生,没有任何影响。

    考虑之后,刘钰冲着荷兰走私集团的代表点点头,收起了棉布道:“我支持这个伟大的计划。但我需要你们的技术支持。当然,不是纺织术上的。”

    荷兰走私贩子忙道:“是的,您当然不需要任何纺织术上的技术支持。那么……”

    刘钰给荷兰走私贩子出了个不算难的题。

    “我要一批美利奴羊。纤维用麻的种子和高效的纺麻技术,我可以从俄国人那里搞到。”

    “我需要的,只是一批美利奴羊,一批优秀的剪毛工人、梳毛工匠和一个配套的羊毛纺纱厂的全部技工。”

    “运输问题,我们来解决。你们只需要解决把他们运到阿姆斯特丹的问题,这应该不难吧?”

    荷兰走私贩子一听这个,忙不迭地答应道:“这件事实在是太简单了。您和英国人一起,合力摧毁了七省的毛纺织业。英国人毁灭了大半,而您将残余的,用贵国的棉布彻底毁灭了。”

    “纺织行会的许多好手,现在都在街上游荡。这根本不是问题——如果您的船足够大,我甚至可以送您一整套毛纺的全套机器。”

    “实际上,贵国的人工成本,即便贵国生产和我们一样的细羽纱,运到欧洲,依旧是有100%利润的。”

    “至于羊,在一百年前或许那需要冒着被绞死的风险,但现在并不很难,只要您需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