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六章 另一种表达-《新顺1730》
第(2/3)页
提前放出的风声,就是为了让足够的资本涌来。
两边说着话的时候,下人跑进来道:“老爷,工商部的大人来了。”
这才是今天的主角,主位一直空着呢。
秦、蜀两边的商人连忙起身去迎,二十啷当岁还不到三十的工商部的人走进来后,很自然地坐了主位,也没太多客套。
说起话来,也是开门见山,给自己的身份定了个性。
“我们,说的简单点,其实就是朝廷给你们安了个公公婆婆。让你们自己搞,能搞成什么样,大家心里都明镜儿似的。”
“就跟六政府是官面称呼,实际上大家私下里还是叫六部一样。我们虽叫什么工商部,私下里也有人管我们叫‘少府监’。”
“自武皇将少府的盐利交予政府之后,其实我们‘少府监’是不管盐政的。当然现在也不管。”
“工商的事归工商,盐政的事归盐政。”
“盐政是管收税的,我们是管投资建设的。土地地租的事,那是府尹管,我们也管不着。”
“先说清楚,各管一滩,该我们管的,我们来管。不该我们管的,你们也别问我们。”
到底是叫六政府还是叫六部,这不是个类似于“闯贼”还是“闯王”的政治原则问题,只是官方称呼和私下称呼的区别。
而工商部的人直言这工商部其实就是“少府监”,亦算是这件事皇帝终于要正规化了。
之前皇帝便说,如今诸多事,全靠刘钰的“幕府”来办,虽不开府却和开府没什么区别了。为避免人亡政息,还是搞出来章程的好。
既搞出来了章程,那么这群人是官吏,却又不归六政府管,那这到底是个啥,不言自明。
这年轻官员更是直言不讳,明确说自己这些人就是朝廷给他们安插的“公公婆婆”。
这句话有两重意思。
其一,有事,尤其是和外面发生冲突的时候,公公婆婆肯定是照应自己媳妇儿的。
其二,将来事平了之后,有句话讲,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若有本事,就送公公婆婆归西;若没本事,那就要受到监管。
至于送公公婆婆归西这种事,这些盐商可是想都不敢想。
真要送公婆归西自己熬成婆,他们可挡不住地主势力的反扑。
既没这等自己来当公婆、当统治阶级的能力,那就老老实实听话,做现有的统治阶级的附庸。
一通话讲完,商人们也着实没见过这种讲话风格,一个个连声称是,心想如今自然是找个公婆罩着要紧,若不然连当地的地主都斗不过。
如今就想着日后公婆的监管,简直和还没吃上馒头就担心吃馒头撑死一般。
年轻官员定下调子后,便叫人把一副图展开,说道:“如今你们要开办盐业公司,募集资本,这资本怎么用,便要好好说说了。”
“朝廷把这里的盐井收归官有,交给你们经营,可不是为了让你们继续用老办法的。”
“朝廷要产量。要能保证黔、藏、川等地的用盐所需。也要保证将来下游出了什么事的话,亦能以川盐相济。”
“用我们内部的话,要提高生产力,否则就没必要这么搞。”
“所谓提高生产力,就是上蒸汽机、上大型的天然气井,集中煮盐,铺设输卤管道。”
“这都是需要集中规划的。而不是说,只将经营权交给你们,任你们还用老办法。那样的话,是换汤不换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