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八章 为利而战-《新顺1730》


    第(2/3)页

    那么,又是素来不服中央、地方自治到经常殴打县官、府尹的地方。

    因为这个“专许”的资格,这也就是封建王朝之下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有资格闹事的只有生员。

    这要是没有这等级制度,只怕两个县、两个府的老百姓,都要齐上阵打破头、抢个你死我活。

    道理是一样的。

    淮南废盐改垦,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扬州直接丧失了盐业物流中心、盐业金融中心的地位。

    海州很远。

    如果真要是在连云港地区搞晒盐,那么广阔的苏南、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原本的两淮盐区的销售范围还是得吃盐啊。

    那么,盐就必须要走海运,经连云港,到上海。

    在上海,进行分装、分销、运输。

    那么,上海就要取代扬州,成为盐业的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

    这对生员有什么好处?

    别说对生员了,就是对底层老百姓,好处都大太多了。

    扬州生员过的什么日子?

    大盐商指头缝里露出来点,就够许多生员的小日子过的美滋滋了。

    考不上举人没事,只要有一技之长,会唱戏、会写诗、会画画、会嫖、会玩,说不定就能投大商贾之所好,便可以衣食无忧。

    哪怕是投资书院呢,书院搞好了,盐商资助的多,当书院掌院这种一二千两的肯定是轮不到普通生员,但补助的膏火银可也比别处滋润呢。

    想想就行了,历史上盐商衰败后,一些盐商不会谋生,不得不靠老婆出去卖赚钱。可见这得富裕成什么样,不富裕怎么可能让人奢靡到啥也不会干的地步,这可是真正的素封之家,正统的素封的贵族范儿,因为贵族的美学基础就是不劳而获,得达到根本不会劳作才能算是迈入了贵族门槛。

    这些松江府的生员,自然也希望自己也能过上这样的好生活,大商人、大豪商越多,就越容易吃到残羹冷炙。

    关键现在松江府的风气不好,这些年伴随刘钰的贸易政策发展起来的商人吧,很多要么是之前在海上搏命的走私贩子、要么是以前干过无本买卖拿到第一桶金的、要么就是认为结交读书人没卵用不如把钱买股票的一群人。

    抠抠索索的,不是太舍得花钱。而且刘钰一直在松江府这边搞资产阶级的文化上的革命,鼓吹节俭投资、鼓吹一技之长、鼓吹白手起家。

    这和那些大盐商的风格,就完全不同。

    如今,这类似于“唯一准许开赌场的府县”,在扬州和松江之间摇摆不定呢,松江府的生员要是不知道这里面的巨大好处,那才是见鬼了呢。

    海州肯定是不可能作为盐业的物流集散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毕竟去江西湖南湖北安徽,还是走长江水道方便。且把盐打包装船到松江府再重分装,显然也有利于缉私,这都是明摆着的事。

    松江府这些年可是得了太多好处,生员们对于地方利益在哪,可是心知肚明。

    福州府已经不止一次不满了,凭啥非得在松江府出口?凭啥茶叶就不能直接走福州,直接出口?

    广州府也是早就不满了,凭啥让所有的西洋商馆全都搬迁到松江府?这澳门固然是衰败了,难道广州府就没衰败?现在广州的粤绣行业,都因为拿不到湖丝,而导致产业急速衰退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