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零五章 上国心态(三)-《新顺1730》


    第(2/3)页

    尤其是知道了日本那边的岛原之乱等事件、以及看到朝鲜国能入眼的大儒义理里已经掺杂了西洋概念后,更是如此。

    孟松麓所属的学派,因为其本身的学派特性,对这件事又十分看重。

    他们学派提倡实学,但实学水平和刘钰搞起来的新学这种直接成体系的实学,又差了挺多。

    大炮、军舰、良种、水利、机械,这些东西,他们学派并不能引领。

    技术和文化制度意识形态,是两条腿。

    一条腿明显不能主导,那么也就使得他们学派如今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和文化制度这些上层建筑。

    在“天下”这个观念里,他们需要搞一套东西。

    未必放之四海而皆准。

    但一定能解决同文化圈内几国的问题,不至于让同文化圈的儒生,不是往基督教上跑、就是往诸子异端的路上跑。

    那他们为啥往异端和异教的方向上跑?

    因为此时的上层建筑构建出问题了,无法指导现实、解决现实问题,和现实脱节了。

    而同时,大顺现在的特殊情况,以及江苏先发地区的特殊情况在这摆着。

    救亡图存?这四个字,实在离得太远。

    技术进步?这四个字,他们无法引领。

    而且实学人才,大顺现在很多,前些年要搞星表月距图,很容易就找了足够的数学水平合格的脑力劳工。

    这和原本历史上被外人打了一顿、被迫融入没有中国参与制定的国际体系中时还不一样。

    那时候儒生搞得普遍主义,是受到西方先发的意识的极大影响,是往上靠而不是自发重构。

    现在这情况,最优秀的真正有信仰的儒生,要搞的恰恰是不普遍、但又不能过于狭隘的意识形态重构。

    不只是要能在大顺适用。

    而是要继续做文化圈母国,引领周边那几个正牌的、受儒学影响较深的藩属,找准前进的方向。

    而不是让他们找来找去找不到,不是去找基督教、就是去找异端。

    这也和大顺之前捧永嘉永康学派有关。

    官方捧起来的学派,对于宋明理学心学的态度,是认为他们虽然是为了和反击佛教而搞得,但是搞得过程中,却按照佛教的那一套心、性、理之类的玩意去搞,甚至曲解孟子说的心性之类的东西。

    对抗是对抗了,但自己其实也被污染了。

    而这种态度,延续到大顺禁教,更是直接切断了儒耶合流、以耶补儒的可能。

    至少在官方意识形态上,这是绝对错误的。

    是以,当初程廷祚看过李瀷的书之后,直接就给了个“被西教所染”的定性。说李瀷的三心,纯粹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三魂环套了个皮。

    加之从古文尚书考证开始,加上反理学的风气,也使得大顺的一些有志于“立言”的大儒,找到了机会。

    正本清源,回归汉经学、再从汉经学退回到夫子述而不作的周公原典,破除宋儒的种种,反倒使得创新有了极大的可能——周公为圣,孔子为师的新儒庙,也就坐实了道统就在夫子述而不作的原始六经之中。

    任何“宗教”改革,都是从复古和原教开始的,但复来复去就奔着创新去了。

    是会创出来新的,或者会不会复来复去复成原教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