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八章 最后的布置(三)-《新顺1730》


    第(2/3)页

    前期靠檀香。

    后期靠农产品。

    完成一个平滑过渡。

    檀香自身的利润,大顺必须要放弃开采权,这里面还涉及到另一个局。

    反正运送货物得靠大顺的商船,这也无所谓。

    他说话只说一半,说出来的那一半,已经足够用了。

    但即便只说了一半,引经据典的理论,却还是让孟松麓心里不舒服。随口而出的经典,并非正统书经,还是一些霸术手段。

    “昔者,桓公忧北郭民之贫、召管子而问曰:北郭者,尽屦缕之甿也,以唐园为本利,为此有道乎?”

    “管子对曰:请以令:禁百钟之家不得事鞒,千钟之家不得为唐园,去市三百步者不得树葵菜,若此,则空闲有以相给资,则北郭之甿有所雠。其手搔之功,唐园之利,故有十倍之利。”

    “这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以行政手段强制社会分工,取缔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经济,增加商业流通和劳动分化,是有利于百姓生计的。”

    “此可以治天下,亦可以用在国与国之间,搞生产分工。天朝素来不产檀香,而因释家影响,又喜檀香。”

    “这檀香山不用檀香,加之贫穷,正可以檀香而利其民。天朝得檀香,岛上得补铁,双赢之利。”

    “利而民富,民富而后可教也……”

    说是天朝不产檀香,可别的地方也产,最终还是要用“禁百钟之家不得事鞒,千钟之家不得为唐园”这样的“禁”,来完成经济一体化构建。

    理论上,南洋的檀香,走经济学上的古典自由主义原则,看不见的手之下,优势更大。

    可刘钰非要伸看得见的手。

    他是打定了主意,南洋很近,经济联系已经够深了。

    少了檀香,还有别的,强制毁灭东帝汶的檀香,不会影响大顺对南洋的经济控制。

    但檀香山可是远的很,而且就这个距离,檀香木应该是短期之间唯一有价值和大顺本土产生密切联系的贸易品。反正不可能让他们横跨四十个经度来卖芋头。

    孟松麓对这一套鼓吹社会分工、地域分工的理论,实在不知道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

    想着当初权哲身和他表达的大顺不行王道的不满,说大顺霸术太重云云,当初虽然出于国家的立场进行了反讽,可要说念经念多了,心里没有自我反思和嘀咕,那是不可能的。

    好在这个办法,去掉刘钰说的这些东西,他也能接受王得山泽之利的办法,合乎周官之学。

    至少,比刘钰让他拿彗星回归去装神弄鬼要容易接受。

    只不过想着刘钰已经答应了要见权哲身,孟松麓觉得还是应该稍微“提醒”一下刘钰,说话的时候兜着点。

    毕竟权哲身也是朝鲜国的贵族阶层,他们学派的那群人,在那边影响还是很大的,而且一些人还身居高位。

    到时候,若是说的太过露骨,传回朝鲜国,那就不太好看了。

    张嘴轻重、闭嘴霸术,只恐藩属惊诧,也着实有损圣朝之名。

    而且现在这一套东西,确确实实是霸术太重了,不管是勾搭人参贸易,还是刚才的檀香问题,这不都是秉持着“故物无主,事无接,远近无以相因,则四夷不得而朝矣”的思路来的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