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军需官。 水手长。 专业裁缝——给水手缝衣服这样的事,不是裁缝干的,裁缝是缝帆布的,一等水手比裁缝也低一个等级。 专业炮手。 货物保管员。 饲养员。 厨师。 再往下,就是一等水手、二等水手、实习水手。 一等水手和二等水手,都要在松江府注册,战时朝廷有权征召任何的注册水手。像是匠户,但不世袭。 这艘船唯一特殊一点的地方,就是这次活动是半官方性质的。 所以船长和天文领航员,都有半官方身份,他们把人送到之后,会继续进行绘图工作。 所以,基本上孟松麓也管不到他们。而且他也管不明白。 公司对这种半官方性质的活动,要履行一定的义务,当然名义上是资助。 虽然一条这样的不算大的商船,就要5万两白银,可公司也不觉得太贵。 随随便便运点毯子、镜子之类的玩意儿,换回来的海龙皮、海狗皮,船就基本回本了。 这种600吨的船,在鲸海公司算是小船,公司基本上没有再小的船了。 至于原因,则是因为公司最开始是和罗刹人竞争导致的。 罗刹人一开始没被赶走之前,公司就发现,罗刹人在勘察加那,能搞出来的船,最大也就500吨。 海上嘛,船越大,优势就越大。 倒不是说罗刹人造船技术不行,主要是勘察加地区毛都没有。 以至于造船用的缆绳,要切成三五丈长的一段,到了勘察加之后再接再一起。 至于为啥? 因为500吨的船所用的缆绳,20米,恰好就是一匹马所能从彼得堡驮载到勘察加的极限,就这么简单。 包括船锚、大炮之类的东西,都是拆了之后运过来的。 勘察加又没有完整的造船业,所有需求都要从彼得堡用马运过来。 大顺这边,船在天津或者威海造好,直接起航北上。 前些年竞争白热化的时候,互相抢劫,鲸海公司的惯性思维,就是船小了吃亏,公司订购的船至少600吨。 当然孟松麓不关注这些枯燥的数字背后折射出来的残酷竞争。 但他很快就面临着一个很庸俗的问题,或者说一点不庸俗的“利益分配”问题。 简言之,就是鲸海公司在北美地区毛皮贸易中,经历了移民起义事件后,放弃了内部发行代金券、利用垄断权出售烈酒粮食获利的思路。 也就放开了水手福利。 即,比如一艘600吨的商船,其中八成的吨位,是公司的。 剩下的,按照船长再到水手的等级,分配吨位,可以允许携带私货,自己售卖,作为福利。 这在之前,依靠垄断权,用极高的价格卖给公司员工粮食酒水烟草的时候,是不可能的。 但起义事件之后,便无所谓了。公司大宗货物主要保证粮食、酒、烟草等必须品。 而作为船员福利的吨位,可以贩卖一些五花八门的东西,也算是一种公司畸形状况下的“生活必需品专营稳价、生活调剂品自由贸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