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木牛流马(八)-《新顺1730》


    第(2/3)页

    刘钰在松苏的改革,也开了个不太好的头——松苏干的挺好,可问题是,上哪再去找一个福建的茶叶、江西的瓷器、南洋的稻米、关东的大豆、日本欧洲的白银、南方五省的盐税、已有的运河、方便的海运和人口外迁,来完成这样的改革——这使得很多实学派的人,在皇帝看来,有点过于激进了,觉得变革很简单,照着松苏复制即可。这样的人,还是仍在外面干活吧,    不要折腾内部的事,    过于锐意容易锐出来事儿。

    可能是考虑到现在问的这个问题有些过于大了,皇帝又狠细致地问道:“罢了,朕这样问。”

    “若你手中,有两千万两白银。就按照西直门到门头沟那条铁路,一里路一万两银子来算。”

    “朕问你,你这第一个两千万两,也就是两千里的路,修哪里?”

    这个问题,比起刚才那个,看似简单多了,回答起来也不太至于弄得大而无当,说不清楚。

    可实际上内核的东西,可是一点没变。

    只是把问题隐藏在这个简化之后的问题之中,最终还是绕不开“为什么要先修”这个问题。

    太子对这个问题,倒还真的不陌生。

    门头沟到西直门的铁路修成之后,实学派的人欢呼雀跃,很是对着未来畅想了一番。

    畅想的流派,那可就多了去了。

    谷睌

    有传统的汉唐旧疆郡县派的,那自然是琢磨着先通沈阳,而至汉四郡。

    有西北边疆戍边派的,那自然是琢磨着赶紧解决河西走廊,稳控西域的。

    还有贸易派、工商派等等、等等。

    流派太多,而且畅想未来的,都是在认定铁路这东西,将来真的会像是火门铳进化为燧石枪一样,大有可为,只差个蒸汽机车,估计数年之内多半也能解决。

    既是如此,太子也读过不少类似的文章。

    粗看下去,就感觉,好像说的都有道理,都没啥问题。

    真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真要论起来的话,似乎只要有钱,哪个都有道理,甚至恨不得修的遍地都是才好呢。

    但既然皇帝问的是优先级,那么这就总不能回答,应该可劲儿修,修满为止。

    说到底,这个回答,到底还是要看皇帝是否满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