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开战(九)-《新顺1730》
第(2/3)页
而印度的传统手工业,将是大顺往欧洲贸易的严重威胁。
如何阻止这种威胁?
如果暂时做不到不能卖、不能卖——这个,至少还得个十几年时间。
那么,就要想办法做到不准买、不让买。
这是个系统性的问题。
只要先把各国的东印度公司瓦解,那么大顺在印度的统治才会顺利,因为各国都无力也无组织起来的资本在印度给大顺捣乱。
而印度的王公贵族,也就完不成任何形成的“以夷制夷”的策略。
比如印度王公,大顺毛也不买,棉布不买、麻绳不买、丝绸不买、陶器不买;而英法等欧洲国家的商人,则棉布也买、丝绸也买……只要还有不当买办的选择,就难免有几个人站出来试图靠出口关税和控制出口而获得财政收入。
原本的东西方贸易,东方,指的是印度、波斯、南洋、摩鹿加群岛、中国、日本。
日后的东西方贸易,东方,是也只能是大顺自己。
谷疇
既然做为生产商,大顺想要吃独食,且垄断“东方贸易品”的概念。那么,就必须要严防其余的“生产商”和欧洲商业资本的勾兑。
和英国,正常谈判是没有用的,谈判谈不死英国的海军舰队,所以要打。
和法国,那就需要和法国真正合作,让法国做个表率,先解散东印度公司,并且适当放开法国的进口关税。
不是说法国不能收关税。
大顺非常欢迎法国收关税,而且非常欢迎法国政府直接控制关税。
但前提是,法国要废除那些乱七八糟的行政命令,比如棉布问题、瓷器问题等等。
正常关税,可以让法国收10%、15%,这都没有问题,也算是大顺为法国这个盟友在战后的财政还款危机里,做一点盟友的贡献和帮助。
刘钰不喜欢对外政策追求零进口关税,尤其是鞭长莫及的欧洲。
零关税,大顺只有一个利益集团的支持,那就是各国的买办商人。
5%的关税,大顺在欧洲各国的朝堂中,其贸易政策,毁誉参半。
而若10%的关税,大顺将在法国的宫廷中,找到强劲而有力的盟友,比如因为财政问题而焦头烂额的法国国王。
法国的印度公司,其成分相当的复杂,而且牵扯到太多法国人的利益。
伏尔泰就在法国东印度公司里面拥有股份,并且在法国,被认为是“除了土地之外最佳的投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