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五)-《新顺1730》


    第(2/3)页

    比如南洋的蔗糖危机。

    也比如南非的葡萄酒危机。

    荷兰人很容易搞这种经济盲动,从17世纪就开始吃亏,一直吃亏到19世纪,不长记性。

    这里大规模种植葡萄的原因,是因为当年法国的关税战争,使得荷兰对法国的葡萄酒征收重税以作对抗。

    而荷兰那点地方,肯定是不能自产葡萄酒的。

    所以,当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选择了地中海气候的南非,推广种植葡萄。

    伴随着法国的《枫丹白露敕令》的颁布,大量的法国新教徒一无所有、只有技术,跑到了这里,葡萄产业出现了大发展。

    但……历史上西班牙在七年战争中对葡萄牙开战的理由,就是葡萄牙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这里面涉及了一个简单的经济学问题。

    即葡萄牙对英国,放开纺织品关税。

    作为回报,也作为对法国的对抗,毕竟法国是葡萄酒大国,英国对葡萄牙放开了葡萄酒关税。

    于是,盲动的荷兰人,再一次闹出来了类似巴达维亚蔗糖危机一样的盲动经济路线。

    这几年日子更加不好过,因为大顺与荷兰一起走私,商人富了,种植园主和开普的农民哭了,英国也不要荷兰的葡萄酒了。

    但种葡萄的地方,都是山区,又不能种植别的农作物。只能这么凑合着过,使得葡萄酒价格极低。

    现在的开普,是大顺与荷兰的共管城市。新教徒和大顺的移民区,是分开的。

    大顺也没有抢夺荷兰殖民者的种植园,而是瓜分了别处的土地。

    大顺这边种菜、养牛、养羊、种粮食。

    荷兰人那边主要种葡萄。

    是以,这一次来到这里修整、准备最后一段航程的工兵们,日子过得相当好。

    本土特色的蔬菜、豆腐、包子、馒头、花卷,都可以吃到。

    荷兰那边的便宜的无法大规模出口到欧洲、只能往非洲卖一卖的廉价葡萄酒,可以当水喝、踩桶喝。

    水牛肉、鸵鸟蛋、橘子、柠檬,这些奇怪的东西,也可劲儿吃。

    而且基本上也不需要支付白银,在非洲,大顺靛草染色的“哀伤之布”,才是硬通货,并且是此时西非奴隶贸易重要的交易品。

    几天时间的修整,使得工兵们有了再进行一次长距离航行的身体,并且基本上可以保证在抵达地中海之前,不至于出现大规模的坏血病。

    好望角凉爽的秋季,也使得瘟疫之类的敌人并未出现。

    当他们休息完毕,正式登船出发的那一刻,支援舰队的高级军官们,望着浩瀚的大洋,不自由自主地感叹起来。

    “今日,才算是真正的超越了前朝,踏进了本朝的西洋。依稀记得当年兴国公来我家里寻我让我去考靖海宫的时候,焉能想到我这个旱鸭子,今日却能踏足这万里波涛,从海波中寻的一丝封侯之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