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两边甚至连语言沟通都不是问题,大顺的大部分舰队高级军官都会一些法语,越是军衔高的越会,当初的教官教的。 最大的区别,可能也就是两边海军的建军思路和战略意义不同,导致的大顺喜欢抢攻和打吃水线的互怼重伤流;法国喜欢先找下风向方便跑路和打桅杆的主动风筝流。 这是由于两国的地缘位置、周边环境所决定的,也不能说法国就是错的,只能说这符合法国的现实需求。 不过这都是小问题,终究还是大顺的战略思路,还是尽可能希望拉更多的盟友、先打直布罗陀。 只要把这个定下来,那就好说了。 现在工兵和炮兵们先在马翁修整,上层都还在等一个确切的消息,那就是西班牙那边的外交情况。 军舰也只是在海上稍微对直布罗陀进行了封锁,但直布罗陀不是岛,而是半岛海岬,西班牙不下场,是围不住的。 哪怕说西班牙中立,但是犹太人、摩尔人,这些人依旧可以给英国的守军弄到足够的补给。 海军又不可能陆地行舟,把船拉到半岛地峡上,去抓犹太人。 况且,直布罗陀的地形就在那摆着,在海上是无法进攻的。直布罗陀的意译,就是块海角的大石头,整个儿一大石头块戳在那,炮台可以对军舰造成极大的威胁。 这里面,大顺和西班牙的外交,还是蛮有意思的。 这里面有个历史遗留问题,也就是“中立”的定义。 即,当年乔治·安森率领舰队,在伶仃洋补给去打马尼拉的时候,大顺说自己要中立,英国当时也站出来表示这就是一种中立——即,划出特定的港口,确保交战国都可以在此特定港口补给,也是中立的一种。 现在,问题绕回来了。 西班牙当然也可以效仿当年大顺伶仃洋故事,把直布罗陀对面的阿尔赫西拉斯,设为中立。 当年英国自己说的——划出特定的港口,确保交战国都可以在此特定港口补给,也是中立的一种——那现在西班牙也效仿当年故事,中立了,当然可以。 理论上,中英的舰队都能在阿尔赫西拉斯这个特定的中立港口补给。那英国不来,就别怪西班牙不中立了。 毕竟当初也是这么解释的:乔治·安森可以在广东补给,你马尼拉的西班牙人也可以来广州补给啊,你不来怪谁? 不过这种扯嘴皮的事,意义主要还是为了报复的快感。 或者说,是西班牙不参战,而保持中立的一项底线选择。 其实大顺是希望西班牙参战的,吕宋根本不着急,当初计划着让英国占了吕宋日后方便抢,哪想到詹金斯耳朵战争西班牙打赢了,吕宋要回去了,英国也鸡贼地在大顺下南洋之后搞印度替代计划。 现在木已成舟,那只能先不着急,反正吕宋不会飞。 是以,似乎决定西班牙态度的,还是马尼拉的归属,至少大顺的谈判官员是这么认为的。 澳门被大顺收回了、印度开战了、南洋早就被夺回了、明古鲁也是肯定陷落了、东帝汶那个破堡垒一百个兵就能攻下来…… 现在,在南洋地区,大顺真的是一手遮天了。 马尼拉问题,和大顺外交的很多事一样,逼着对方不得不相信、或者只能寄希望于大顺信守承诺上。 就好比印度问题,就是标准的不得不相信的这一套。 不是理性的相信。 而是不相信不行,不相信能咋办? 还有南洋问题,当初也是一样。 荷兰只能默认且不得不一厢情愿地相信大顺不会下南洋。 否则,还能咋办? 因为本身中国要是早点睡醒了,马六甲、满剌加这种地方,从三百年前就不该有西洋人出现。 西洋人出现在南洋本身,就是以那个庞然大物睡死了、且会一直睡下去为基础的。 现在醒了,南洋那点力量,真就是手拿把掐的事。这是个各国投送力量都严重不足的时代,大顺这边为了往地中海投送几千人,参谋部准备了快二十年。 西班牙人把肾卖了,也就能憋出来两艘战列舰在马尼拉方向,除了一厢情愿地祈祷大顺不会对吕宋有兴趣外,还能咋办? 故而大顺和西班牙的谈判,其实也是没什么可滞涩的:小伙子,清醒点。老子要是借不到你的港口,就打不了直布罗陀。打不了直布罗陀,老子就只能回家了。等老子把战列舰队主力拉回家,带着一肚子对西班牙的怨气,你觉得老子能在南洋干啥? 现在给你个机会,是站英国还是站我这边? 不准中立。 因为直布罗陀这地形,你中立就意味着你站英国,总得有个进攻发起带的落脚点吧?难道叫我们从海上对着悬崖攻? 站英国,你就是当出头鸟,老子可能不能血染泰晤士河,可是回家打吕宋还是闭着眼睛打的吧?急眼了连你一起宣,宣完回家打马尼拉撒气。 站我们这边,咱们还是可以好商量的:你看,把直布罗陀割让给我,这样你们可以拿直布罗陀当人质、我们可以那马尼拉当人质,这不是可以确保中西之间的长久和平吗? 就算将来我们翻脸了,你拿回直布罗陀,我们拿回吕宋,你也不亏。不然你啥也落不着,对吧? 总不能你觉得你可以按照利玛窦想的那样,派五千陆军登陆,就能征服整个中国吧?你觉得现实吗? 大顺这边,详细给西班牙讲了一个道理:直布罗陀的要塞越坚固、大顺的海军基地越值钱、地中海贸易额度越大,那么马尼拉就越安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