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选三个当然好, 但是人口不足, 选不了三个。 故而,西班牙选择了烟草和造船,而蔗糖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管控,以降低造船业的成本,避免蔗糖业对造船用工造成巨大的竞争——除了用工之外,蔗糖业也需要木材,西班牙对雪松也进行管控,蔗糖业不得与造船业竞争木材。 很多时候,大顺这边看欧洲的政策,是疑惑的。 因为大顺的情况和欧洲的情况全然不同,比如大顺巴不得100亩土地,分给10家,因为要是一户百姓就都能干的话,剩下的9户百姓,大顺找不出足够的工作岗位给他们。 而欧洲一些地方的情况,比如古巴,那是奇葩的蔗糖业、烟草业和造船业,因为缺人而不可能同时发展。 除了这些现实情况外,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场战争大顺介入而不是欧洲人自己打,对西班牙也是极为有利的。 因为西班牙的衰落史,就是一部新兴国家的崛起史,新兴国家的贸易时代,西班牙是吃亏的。而大顺要干新兴国家,打破现在的欧洲格局,对于西班牙来说自然意味着好日子回来了。 最起码,如果能搞成帝国内自贸区模式,在卡洛斯三世和其重用的启蒙派大臣看来,西班牙还是可以维系一个体面的、帝国联邦的形态走入新时代的。 故而,西班牙和法国,在对待与大顺合作的态度上,其实是迥然不同的。 法国不算是这个时代的失败者,至少现在不是,反而一直在谋求欧洲霸主的地位。 法国希望借助大顺的力量,肢解英国。 西班牙是这个时代的失败者,至少现在是,所以一直在谋求欧洲的一种均衡态势,以及适度地对新兴国家进行打压。 用卡洛斯三世自己的话来说,他对英国的讨厌,源于【他们展现出一种对全世界海洋的独裁】。 互相制衡的、没有霸主的欧洲,才是对西班牙这个垂垂老矣的国家最为有利的。 法国人当然也不是什么好鸟,虽然都是波旁家的,可西班牙和葡萄牙世代通婚呢,那还不是照样打? 法国过于强盛,对西班牙而言,自然也不是什么好消息。 故而就此时来说,西班牙一直在搪塞法国那边,而法国那边也知道如果想要西班牙参战需要拿出足够的筹码,现在看来大顺出面法国至少不需要付出殖民地——印度的殖民地,在大顺参战的时候已经丢了,那已经不是法国的了。 而西班牙则希望以一种特别的合作方式,即:打击英国的走私贩子和私掠船、摧毁英国在加勒比海的贸易能力为主的结盟方式,而不想和大顺与法国,组成中、法、西联合舰队,登陆英国。 西班牙当然可以选择去攻打葡萄牙,并且摧毁英国商人在葡萄牙的贸易中心,波尔图。 因为西班牙战略的选择,使得其实只要大顺达成和西班牙的贸易协定,西班牙参战并对葡萄牙展开进攻、将葡萄牙从“英国人的殖民锁链中解救出来”也就顺利成章了。 参战,当然要参,这么好的摘果子机会,不摘白不摘。 怎么打、打成什么样,这里面涉及到内部斗争。 比如打葡萄牙,除了上面那种直取波尔图的时战略外,还有一种。 即从中南部的阿连特茹进军,围困里斯本,取都城。 这两个战略的区别,在于战后谈判,以及西班牙在这个变局中的战略目的、日后分赃想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 实际上,西班牙内部是有分歧的。 有人支持去攻打波尔图。 也有人支持去阿连特茹,进军里斯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