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亚当斯等人也亲身经历过“戒茶不彻底、就是彻底不忠诚”的窘境,亚当斯说要喝茶只要是走私茶就能喝,人家某太太直接说你这不忠诚我们都不喝茶了。 很正常的事。 如果口岸对口岸贸易,到时候,英国为了还国债,必定要鼓励中国货消费。到时候,北美反英的时候,肯定连带着中国货一并反,并且一定会把不用中国货作为抵抗压迫、抵抗英国奴役的象征。 茶叶是不可替代的吗? 不是,因为还有种玩意儿叫咖啡。 棉布是不可替代的吗? 不是,因为还有种玩意儿叫呢绒、亚麻,甚至北美自己就能种棉花。 北美玩“宁可不穿衣、不用英国布、妇女自纺纱、自由与骨气”这一套的时候,甘地的爷爷还没出生呢。 更别说欧洲此时一大堆的“彷的都快要可以假乱真的”东方漆器、木器、扇子等。 所以大顺必须要拿自由贸易这个大义,要把荷兰作为欧美洲口岸商埠。否则很容易出现欧美一群人,拿着“反对专营权、反对垄断贸易”的口号,来砸中国货。 北美市场潜力巨大。 不敢说太大,最起码,养活半个湖北转型种茶叶,让湖北那些山区的百姓过上种茶叶的好日子,总还是可以的。那些山区种粮食根本不适合,种茶叶却正合适。 要防的,恰恰就是一些人,打着大义的旗号,最后把茶文化弄成咖啡文化,那就赔大了。 而这种轻奢侈品和嗜好品,一旦被替代,是无法甚至很难被扭转过来的:就像咖啡不能在大顺替代茶、茶也不能在法国替代咖啡一样。 而且,大顺想赚钱,就得拿到定价权。 不搞口岸对口岸贸易、搞荷兰做欧洲窗口的“假自由贸易”,才能拿到定价权。 简言之,欧洲统一东方贸易品关税。东方贸易品的关税定税权,既不在英国手里,也不在荷兰手里,而是在要拢在大顺手里。 由英、法、荷、奥、俄等国,共同派人监管,自由贸易,但关税统一,按照各家份额分关税。 这当然是“假”自由贸易,因为各国必然都试图自己人卖到自己家拿到更多的关税,而不是英国船可以随意去法国卖、法国船可以随意去俄国卖……但,世界上,有真正的、如同真空球形鸡一样的真正自由贸易吗? 且只有这样,才能是各国都能接受、且北美那群商人也能接受的条件。 北美商人对《航海条例》的态度,一定要注意,他们反一半、支持一半。 他们不反《航海航行法》,因为这保护了他们不被荷兰法国瑞典西班牙的商船打爆;他们反对《商品列举法》,因为这损害了他们直接去欧洲卖货的利益。 既要让英国接受、还得让北美接受、还要保住茶叶的潜在市场不被咖啡替代、还要不要引发【反茶叶反棉布就是爱自由】的情绪,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 与此同时的北美,伴随着巴哈马会面和南部突袭种植园,十三州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开始朝费城聚集。 为名者,都知道这件事至关重要。不能在这场和“敌国”一起协商的会议上露面的,也就彻底断送了日后弄潮的机会。 为利者,都知道这件事至关重要。因为,确实很重要。 一时间,北美十三州的风云人物,齐聚宾夕法尼亚。 奴隶贩子、私掠船主、走私商人、种植园主、奴隶主、地主、土地投机商、军功贵族圈地者、牧师、律师、医生等,皆汇聚于此。 共济会、教会,在这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因为各州利益不同,只有共济会和教会,算是在各州都有团体的组织。 这些人聚在一起,第一件事就是吵架。 各州的利益区别巨大,不吵架是不可能的。 说句难听的,莫说这些本来就松散的殖民地,就说满清这种压抑的君主制帝国,围绕着对外贸易口岸设在哪,福建、浙江、广东,从施琅私下出卖主权和英荷接触希望把口岸设在福建到后来的宁波私降关税争取货船,明里暗里斗成什么样了? 吵架的关键,倒不是要不要召集民兵反对大顺登陆费城、也不是争吵这时候和大顺接触算不算卖国。 吵架的重点,还是在于当初奥尔巴尼会议打下的底子。 富兰克林建议组织一个总议会,各州一起出钱,得养兵。因为华盛顿在西北被印第安人暴打,44、48这两个爱尔兰团直接被打崩了,太吓人了。 可还是那句话。 你们北方人打仗,关我们南方人什么事?我们凭什么出钱让你们去打仗?凭什么出钱养兵? 况且,英国的传统,就是反常备军的。 如英国所言:买官制和团长所有制,是保护自由的最后屏障。 反常备军的传统思维,在北美也非常严重。 你富兰克林今天想有常备军,明天你是不是就想当国王? 当然,这种想法,在这个时代,纯是好日子过久了惯出来的。但凡没有海峡阻隔、但凡印第安人能有蒙古匈奴女真的战斗力和组织力,就不可能冒出来这种“不要常备军”的想法。 但是,传统是神圣的吗? 正如老马讽刺托利党,说他们整天扯着大旗,说自己是英国传统的精华保护者。实际上一个《谷物法》就原形毕露,吊毛的传统,不过是为了地租。给铜臭气的地租,加上一个传统的神圣外皮罢了。 北美也是一个吊样。 上一次富兰克林召集奥尔巴尼会议的时候,南方北方因为共同出钱养兵的时候,闹得沸反盈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