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章 泡沫-《新顺1730》


    第(2/3)页

    粗略来讲,套路是这样的:

    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塑造的投资热潮,大顺的热钱都在等着朝廷透露的风声,因为之前朝廷的判断是正确的,当时信的人、上车的人,一战之后都发达了。

    这时候,刘钰抛出“扶桑有大金矿、至少有1000万两黄金”的风声——基本上,算是密西西比公司大忽悠的翻版,当初约翰·劳可是凭着这种忽悠,拿着所谓政府背书的百分之十几的高回报率,直接弄出来个上千万两白银规模的大动静。

    区别就是,密西西比没黄金。

    而旧金山、温哥华、西雅图等地,是真有黄金。

    由此,成立个大顺皇家特许的专营公司,为了向“前辈”致敬,公司直接取名为泡沫公司。

    五年内不分红。

    五年后,保证至少每年15%的股息分红,收益率非常高。

    朝廷给予此特许权,只包括开采金、银,这两种矿物的特许权。

    类似西班牙模式,采矿的15%,归国库;5%,归内帑。

    剩下的,归公司分配。

    官督、商办,效松苏故事,前五年由官督制定政策,董事会五年后接权。

    朝廷这边会出总督管理民政事务、保护安全等等,公司需要向朝廷支付每年一些费用,以驻军等。

    既然要挖金子,那么公司需要粮食、需要卡位军事据点等。

    那么,北美的所有土地,是完全的国有化的,并非私人所有、私人也不得私自圈地。

    是以,前期,公司需要投资移民、垦殖、军事据点建设、造船等。

    两个目的。

    一个,是前期大顺为了战争,发行了一批国债。但是兑付期还没到。所以,如果有人想要抓紧时间入场这个泡沫公司,为了之后的超高分红,那么这时候就要赶紧把国债兑为现金。

    价格会跌,大顺朝廷这边趁机回购一批低价售卖的国债,等于减轻了债务。

    另一个,就是前期投入巨大,实际上就是靠“旧金山、旧银山”的金子银子,提前消费了,日后挖出来还现在的消费。

    而鉴于要是等着金子银子挖出来之后再消费,多半都跑到回家囤地、投资印度、放高利贷等等方向上去了。

    没挖出来之前,就先募集资金把这笔钱花掉,那么这笔钱就可控地流向了移民、垦殖、农业机械、造船、帆布等产业上。

    同样的,这笔钱,将可以在前期的“行政扭曲下的土地价格”期间,以行政扭曲的土地价格,购买国有土地。

    这意思是说,现在北美的土地,120亩,3两银子的价格都卖不出去。

    但通过行政命令,强行扭曲价格,可以保证120亩土地,足以卖出30两的价格。

    而等着人口渐渐增多、产业逐渐发展、人口不断滋生,那么显而易见的,这个土地的价格,终有一天,不需要行政的扭曲,也能达到30两的价格。

    但是,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前期时候,必须要用行政命令来扭曲土地价格的时候,怎么把地卖出去?

    等着日后人口滋生、产业发展、需求稳固了,这都不需要什么手段和策略了,30两银子120亩地,不有的是人抢?

    而这个难的开头,刘钰就是靠这种办法来解决的。

    等于是,这个泡沫公司的融资,来做移民这种利在千秋的事,并且花“高价”购买了扶桑的土地,这笔钱流入了“移民基金”当中,为日后的移民还提供了一笔钱。

    比如说,前期先移民5000户,这5000户的土地,都是泡沫公司出钱购买的国有土地。

    至于说,这些人要不要偿还公司的移民船票和买地钱、怎么还、用什么还、用实物还是市场价粮食……等等这些,这是细节问题,可以慢慢讨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