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八章 推广蒸汽机-《新顺1730》
第(2/3)页
资本不懂技术、技术没有资本。而懂技术的,又都是些中下层,他们也只能评价老经验来办,根本不会想到蒸汽机。
就大顺的盐业来说,自主创业,白手起家,靠技术积累资本然后技术资本合流,那是扯犊子。
作为监管方,刘钰可以不懂晒盐法,科学院的那些学实学的,也不用太懂。只要明白,该在什么地方,用蒸汽机取代风车和人力脚踏的提卤水车即可。
听朝廷的话、用朝廷的蓝图,那是承办淮北大盐场的基础。
这些商人对此毫不陌生,换成东西洋贸易公司的垄断权,是一样的道理。
拿垄断权,朝廷用行政力量保证你的垄断权,就必须遵守一些条件。
比如东洋贸易公司,一直需要履行一些严苛的军事义务。
很公平。若不承担这些看似有些严苛的军事义务,那就别做东洋生意,就这么简单。
投资商在南边久了,现在是越发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朝廷定的规矩越多、越复杂、越有条文,那么这投资就反而越安全、越有保障。
听刘钰说这条件居然就这么两条,连声道:“国公放心,我等定然遵守。”
刘钰嗯了一声,又道:“剩下的,不要走私、定时报账、朝廷查账之类的,我就不必说了,规矩和南边一样。”
“要干,就要大干、快干。既然你们有资本,且你们不会中途撤资,那就跃进着来。直接上大型的盐田,按刚才那个福建师傅说的那样,上大型盐池,建造大量的棚户防雨,做浓缩池。一旦无雨,天气转好,则以浓缩池里的盐卤引入外田,三日成盐。福建那边要两日,这边就算每那么热,三日四日总是没问题的。”
这个方法,是福建那边的晒盐师傅提出的,虽然投资略大,但是刘钰觉得这是最适合淮北情况的。
就是分为浓缩池和晒盐场两部分。
晒盐场不需要棚盖。
浓缩池需要棚盖,防雨。
先把海水引入浓缩池,满满蒸发,积攒着。
等着天气晴好,确定能有四五天晴天的时候,再把慢慢蒸发了一段时间的浓卤水引入晒池,在两三天内迅速完成最后的成盐,防止下雨。
而这种方法,也是能让蒸汽机发挥最大意义的方法。
因为很显然,这种方法需要一个强力的提水工具。
福建那边的办法,是靠人力水车,靠脚丫子踩转,提卤、放卤。
现如今蒸汽机纺织是不行。
然而若论提水这种事,当真是可以挺直腰杆、耀武扬威,闪亮登场。
蒸汽机总和纺织业关联,有时候确实像是一种无形中的思想钢印。刘钰是不敢动纺织业,当然现在也搞不出纺纱机,只能想办法在各种“奇葩”的产业上推广蒸汽机。
既是提卤上了蒸汽机,那么这种晒盐工场——呃,应该可以用工厂这个词而不是工场了——就是投资有多大,产量就有多大了。
海岸线适合晒盐的地方有的是,太阳又是最公平的,不可能一个镇内这边下雨那边晴天。
况且也不需要考虑煮盐柴草问题,完全不需要非得靠近芦苇荡的地方。
只要有钱,只要有煤,只要太阳照常升起,建造足够的盐池蓄卤,就可以快速扩张产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