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十)-《新顺1730》


    第(2/3)页

    但,对于大顺此时能否做天子这件事,各路真正来打这一仗的军官,在抵达欧洲后,全都持悲观态度。

    做不了,太难了。

    至少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单单一个后勤,就能把他们吓死。欧洲的物价水平,后勤补给靠花钱,当真是花钱如流水。

    普鲁士那样的小国,能拉出来十万野战部队。法国把七八成的军费花在陆军上,依旧还能保持三四十艘战列舰。

    而大顺短期之内能集中上万人规模征战的极限,也就是印度。

    西非完全没有落脚点。

    各国重商主义横行,都想着多出口少进口。

    大顺也算是占了个大便宜,才能以这种直接的形式掺和欧洲的世界大战,因为欧洲乱成一团,欧洲海军强国的主力舰全都缩在本土附近,唯独大顺在本土压根不需要保留主力舰。

    道理也很简单。

    法国真的可能登陆苏格兰,如果海峡没有英国舰队。

    而大顺周边,就算英国玩什么围魏救赵,把海军全拉过去,就算不考虑后勤补给,指望谁攻入京城?朝鲜?还是越南?还是缅甸?

    即便如此,大顺也就只能维系“支持谁谁就赢”这种程度。

    绝对做不到“我说将来怎么办必须得听我的”这种程度。

    直布罗陀的一场海战,让大顺这群算是初生牛犊的海军,知道了英国主力舰队的水平和他们算是半斤八两。

    陆战的话,估摸着法国普鲁士等也不会差,大顺也着实做不到能三千破五万。

    现在李欗挑明了“天子”和“五霸”问题,也等于挑明了战后的格局怎么谈,是需要他们在战场上打出来有利于大顺希望的战后格局的态势。

    这场战争的本质,在开战之初的小册子上,他们已经了解了。

    因为他们接受的三观养成,使得他们看那种按照他们接受的三观逻辑所衍生出的小册子,非常顺滑。

    即:

    法西和葡英的殖民地矛盾。

    神圣罗马帝国内部奥普主导权矛盾。

    俄国西进与普鲁士崛起之矛盾。

    伴随着大顺参战,这三大矛盾,都会解决。

    普鲁士死定了,西里西亚肯定要吐出来,东普鲁士和波兰问题,也基本和普鲁士关系不大了。

    英葡和西法殖民地问题,其实这一次阿兰达伯爵和大顺谈判的贸易问题,本身就是这個殖民地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

    而这三大矛盾解决之后的和会上,必然是要建立一个稳固的国际体系的,并且这个超脱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新国际体系,必然是大顺参与主导的。

    这件事之后,各国肯定都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和平。

    大顺要消化印度。

    西班牙要解决美洲的美洲化问题。

    法国要解决国内的士绅纳粮或者财政改革以及教权和政权矛盾。

    英国要面临一堆的债务问题、殖民地征税问题。

    当然,最完美的情况,就是通过谈判,把吕宋问题解决掉,并且纳入到新的国际体系之中。这样大顺就可以获得完胜,从而尽全力维护这个国际体系。

    大顺暂时也确实没能力维系一种真正由他主导压服众生的天子制礼的国际体系。
    第(2/3)页